当前位置:首页>>公益诉讼
河北威县:实行“三步走”,着力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效果
时间:2020-11-1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通讯员 周哲 刘永格)今年以来,威县检察院积极探索,不断在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工作上下功夫,通过加强与行政机关沟通协调、深入调研查找根源、跟踪回访督促落实等措施,有力提升检察建议效果。截至目前,威县检察院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23份,接收建议单位采纳率、整改率均达100%,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一是建立沟通协调新机制,增强检察建议可操作性。威县检察院探索建立了公益诉讼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集相关行政单位召开公益诉讼联席会,加强同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诉前磋商的方式,围绕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达成一致意见,争取被建议单位理解,提升检察建议的可操作性,在被建议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把检察建议“做成刚性,做到刚性”。4月3日,威县检察院召集县公安局、生态环境局、水局、城管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洺州镇等7个单位召开了威县“老护城河”污染治理公益诉讼联席会议。会上,威县检察院就城区坑塘污染治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相关行政部门进行研究、深入探讨,重新厘定了各部门的责任,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依照会议讨论结果,威县检察院向相关单位提出了检察建议,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责范围,主动认领工作责任,积极采取设置垃圾桶、清捞垃圾、分撒白石灰等措施,共同推进城区坑塘污染整治。

二是深入调研查找根源,提升检察建议的针对性。

今年以来,威县检察院在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时,不在时仅仅局限于案卷材料,而是更加注重实地调研、走访,探索案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针对履行检察职责中发现的社会治理、单位管理等漏洞,提出完善治理、加强管理的建议,提升了检察建议的针对性。如在办理二支渠污染案件中,县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张增国带领公益诉讼干警深入到第什营镇马厂村实地查看通过现场勘察、询问村民、咨询专家等方式,发现附近的葡萄种植户长时间将烂葡萄及修建的枝叶等农田垃圾倒入二支渠,常年堆积下在水底腐烂发酵,形成淤泥,散发出难闻的臭气,加上水体循环不畅形成死水,是造成二支渠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污染原因,该院向县高新技术开发区、洺州镇、第什营镇、生态环境分局、水务局等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加强对农田垃圾的统一回收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定点投放统一处理;加大二支渠淤泥和垃圾清理打捞力度;加快推进附近污水处理厂修建,对污水进行降解处理;加强从上游引水力度,促进水体循环交换。相关行政部门接到检察建议后,认真对照检察建议进行整改,加快了整改落实速度。

三是跟踪回访督促落实,提高检察建议的实效性。公益诉讼中,威县检察院非常注重检察建议发出后的“回头看”活动,建立了专人回访制,对检察建议持续跟进,加强沟通跟踪,到整改现场实地查看落实整改情况,一旦发现整改不到位的情况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进行重新整改。如在英烈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威县检察院发现部分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存在杂草丛生、周围环境脏乱差等情形,并及时向县退役军人服务局发出了检察建议。在接到退役军人服务局已整改完毕的反馈后,4月9日,威县检察院对县内三处英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了回访,发现围墙上的杂草已经被处理干净,破烂的广告牌已被清理,三处陵园环境焕然一新,在经过评估后,威县检察院才进行了结案处理。回访制度避免了虚假整改、虚假回复等不良现象发生,推动了检察建议尽快落实,有效巩固了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效果。

友情链接
支持IPv6网络